#管理個案探討
#制止員工刷卡後再去買早餐
K公司位於某綜合商辦的高樓層,為了讓員工上下班打卡方便,在1樓大廳設置了刷卡機。老闆有一次在上班等電梯時發現,有員工早上到了辦公室先刷卡後,先到公司大樓內附設的早餐bar買早餐再慢慢進辦公室,感覺員工「偷工時」,因此打算處理。
管理階層第一步的處理是道德勸說,將前面情形公告並請各部門主管轉知員工,結果可想而知,收斂的人少,膽子大的依舊故我。眼見道德勸說未收成效,管理階層決定拿出殺手鐧,直接公告撤除1樓刷卡機,以後員工上班得到高樓層打卡,就賭你不敢再到樓下買早餐。
看到這兒,是否覺得那兒怪怪的?因為在管理策略上,通常能透過沙盤推演做出可行性與成效評估,本案老闆的決策跟目標似乎產生了斷離。下面,讓我們分析(釐清)一下目標、手段及可行性。
首先釐清策略目的,本案起源是老闆認為員工先打卡、再買早餐是偷時間,因此希望消弭這個【先打卡、再買早餐】的現象。這兒需要認知到的,是(可能的)執行策略能消減的只有「現象」,而無法消除【員工偷時間】的更高層精神問題,因為【員工偷時間】更像是來自於人性(誤),涉及到它在職場內走強或走弱的關鍵,在於工作職場給予員工的福利待遇、榮譽、尊重、外在制約,或是員工個性養成等,環環相扣,不會因為只改變某一個環節而有整體鬆動,如果目標放錯,就會產生後續決斷上的偏誤錯誤。
(註1:有關員工上班偷懶來自人性部分,可以參考另類企管名著呆伯特法則~)
(註2:有關提升員工幸福感的議題,可以參考BBC中文網的報導:如何提升職場幸福感)
目標確認後,就可將問題樣態表列,及列出可能的因應方案,再從因應方案推估成效。
我們先以【利害關係人】進行分析,了解員工客體是那些;再進行問題歸類,找出可行方案。
員工客體在本案的情境下,可能分為下列3類
A=【先打卡、再買早餐】:這類人是習慣早餐到辦公室買
B=【乖乖打卡進辦公室上班】:這類人是早餐都自備或是吃完才來者
C=【打卡完後,隨機決定要上班還是要買早餐】:基本上是B類,遇到臨時狀況才會變成C類
所以手段應該要針對A類員工,而不是傷到B、C兩類,但直接把刷卡機從樓下撤掉,就是把ABC三類同時得罪,措施實施之後員工產生什麼樣的行為反饋應該是可以提前預估的。
首先一如預期的,原本要解決a類員工【先打卡、再買早餐】的現象並沒有解除。因為有上述行為取向者並沒有真實地的到【懲罰、警告】,他們的彈性做法,就是先到高樓層打卡後,再到樓下買早餐。
至於b類【乖乖打卡進辦公室上班】、c類【打卡完後,隨機決定要上班還是要買早餐】,則因上班打卡地點變得較不方便,而對公司產生抱怨(特別是那些趕最後幾分鐘才能抵達辦公室的人),認為公司不體恤員工;同樣措施只有苦到他們,而對主管想整治的a類員工沒有影響,因此也會產生公司決策高層腦袋不清楚的耳語及評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公司治理而言,原本打卡地點放在何處就是公司自由,管你方便不方便,受雇者基本上就是照規則走,至於趕最後一分鐘才能到辦公室者的打卡需求,更是不再考慮之內,因為準時上班、打卡是員工基本上應負的義務。
然而很可惜,我們處的不是【非黑即白的空想管理情境】;現實世界內有血有肉、獨立思考、盲從、可愛的、討厭的員工or老闆or主管都有,而真實管理學的難處就是要綜整各方需求,尋求一個【最有利的決策】。
#制止員工刷卡後再去買早餐
K公司位於某綜合商辦的高樓層,為了讓員工上下班打卡方便,在1樓大廳設置了刷卡機。老闆有一次在上班等電梯時發現,有員工早上到了辦公室先刷卡後,先到公司大樓內附設的早餐bar買早餐再慢慢進辦公室,感覺員工「偷工時」,因此打算處理。
管理階層第一步的處理是道德勸說,將前面情形公告並請各部門主管轉知員工,結果可想而知,收斂的人少,膽子大的依舊故我。眼見道德勸說未收成效,管理階層決定拿出殺手鐧,直接公告撤除1樓刷卡機,以後員工上班得到高樓層打卡,就賭你不敢再到樓下買早餐。
看到這兒,是否覺得那兒怪怪的?因為在管理策略上,通常能透過沙盤推演做出可行性與成效評估,本案老闆的決策跟目標似乎產生了斷離。下面,讓我們分析(釐清)一下目標、手段及可行性。
首先釐清策略目的,本案起源是老闆認為員工先打卡、再買早餐是偷時間,因此希望消弭這個【先打卡、再買早餐】的現象。這兒需要認知到的,是(可能的)執行策略能消減的只有「現象」,而無法消除【員工偷時間】的更高層精神問題,因為【員工偷時間】更像是來自於人性(誤),涉及到它在職場內走強或走弱的關鍵,在於工作職場給予員工的福利待遇、榮譽、尊重、外在制約,或是員工個性養成等,環環相扣,不會因為只改變某一個環節而有整體鬆動,如果目標放錯,就會產生後續決斷上的偏誤錯誤。
(註1:有關員工上班偷懶來自人性部分,可以參考另類企管名著呆伯特法則~)
(註2:有關提升員工幸福感的議題,可以參考BBC中文網的報導:如何提升職場幸福感)
目標確認後,就可將問題樣態表列,及列出可能的因應方案,再從因應方案推估成效。
我們先以【利害關係人】進行分析,了解員工客體是那些;再進行問題歸類,找出可行方案。
員工客體在本案的情境下,可能分為下列3類
A=【先打卡、再買早餐】:這類人是習慣早餐到辦公室買
B=【乖乖打卡進辦公室上班】:這類人是早餐都自備或是吃完才來者
C=【打卡完後,隨機決定要上班還是要買早餐】:基本上是B類,遇到臨時狀況才會變成C類
所以手段應該要針對A類員工,而不是傷到B、C兩類,但直接把刷卡機從樓下撤掉,就是把ABC三類同時得罪,措施實施之後員工產生什麼樣的行為反饋應該是可以提前預估的。
首先一如預期的,原本要解決a類員工【先打卡、再買早餐】的現象並沒有解除。因為有上述行為取向者並沒有真實地的到【懲罰、警告】,他們的彈性做法,就是先到高樓層打卡後,再到樓下買早餐。
至於b類【乖乖打卡進辦公室上班】、c類【打卡完後,隨機決定要上班還是要買早餐】,則因上班打卡地點變得較不方便,而對公司產生抱怨(特別是那些趕最後幾分鐘才能抵達辦公室的人),認為公司不體恤員工;同樣措施只有苦到他們,而對主管想整治的a類員工沒有影響,因此也會產生公司決策高層腦袋不清楚的耳語及評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公司治理而言,原本打卡地點放在何處就是公司自由,管你方便不方便,受雇者基本上就是照規則走,至於趕最後一分鐘才能到辦公室者的打卡需求,更是不再考慮之內,因為準時上班、打卡是員工基本上應負的義務。
然而很可惜,我們處的不是【非黑即白的空想管理情境】;現實世界內有血有肉、獨立思考、盲從、可愛的、討厭的員工or老闆or主管都有,而真實管理學的難處就是要綜整各方需求,尋求一個【最有利的決策】。
留言
張貼留言